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不知何處是他鄉

還沒找到一句可以準確描述出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而這,非關政治。

小時候奶奶在床邊敘述她的家園,有山有海有一座很大的庭院有服侍的傭人,那像是電視劇中的某家大院,能夠投入其中卻又覺得虛幻不實。當時的我忽略了曾經是大小姐的奶奶卻在民國三十八年到台灣後落地生根,頓時陷入窮困背後的辛酸。

來北京生活之後,我才了解所謂的鄉愁,也總想起奶奶和爺爺獨自在異鄉一定時常想念家人、朋友,甚至故鄉的景色與空氣,隔著一片海洋卻無法聯繫的掛念是多麼揪心;而再次見面已白了頭,已天人永隔。我難以想像這樣的想念是充滿了多少遺憾多少心酸。

去年和爸爸一起去青島,他指著蔚藍的海激動的告訴我這是奶奶生長的地方,當下的我不知為何無法感動。奶奶說過的故事、描述過的景色猶然在耳,但卻難理性說服自己這是我的老家、上兩代曾經出生成長的地方,彷彿山東對我而言似乎只是身上流著四分之一的血液,一個曾經在電視上看過的地名。

後來在朱天心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中看到一句話,「原來,沒有親人死去的土地,是無法叫作家鄉的」,才頓悟當時冷漠的心情。隔了近四十年,孕育了兩代,家鄉已經更改。很多人談論過跟隨國民黨來台的第一代的愁離,許多作品描寫過第二代的生活,但卻沒有人告訴我該如何面對這種疑惑的心情。我無法對爸爸坦承認知中的故鄉,因為那是他從小深信不疑的真理。

而我,只能偶爾在街上聽到像是奶奶山東口音的話語時找到另外一個家鄉的依據。

2 則留言:

  1. 這篇不賴。

    針對第一句,我覺得是:分家的兄弟。

    回覆刪除